李玉平,邢台学院地理系教师,教授,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以满腔热情和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与行动履行着教师的各项职责,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地理专业人才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履职能力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断增强自身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阅读了大量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书刊,学习最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坚持为人师表,恪守职业道德,大大提高了自身履职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强化教学工作责任心,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她始终把高质量地完成所担负的教学任务放在首位,利用教学主渠道,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地理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此,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广泛搜集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捕捉最前沿的专业动态,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启发。同时,还积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环境和哲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为本专业教学提供更宽广的背景材料。先后系统讲授了本、专科的《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基础》、《综合自然地理学》、《计量地理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超额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学习与借鉴校内外同行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并通过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大胆试验新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好评。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独立学习、勤于思考的积极性,采取讨论、辩论、试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了教与学互动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收到了倍增的实际效果。
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和指导学生的野外实习,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性社会调查,耐心指导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自2009年指导地理系首届本科毕业生论文,毕业生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四篇),帮助和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成才教育和做人教育的衔接,把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贯穿到地理教学的始终,利用地理专业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等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的教育,以地理学科的特有视角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她注重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新分年轻教师进行交流,先后结对指导了五名新分教师,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指导他们开展教研活动,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进步。
三、教学与科研相长,取得丰硕成果
在工作中,坚持围绕教学搞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原则,潜心理论研究,逐步成长为本专业的科研学术骨干。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10余项课题研究。撰写涉及当地经济发展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治理、区域规划等论文,主持和参与的相关课题项目,提出了较为符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有:
[1]邢台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03:227-230.
[2]基于聚类分析的河北省自然灾害区划分[J].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030-3033.
[3]河北省邢台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06:116-120+124.
[4]资源型城市邢台市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04:248-252.
[5]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2:24-28.
[6]2003~2009年邢台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09-6211+6214.
[7]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03:11-18+31.
[8]基于逻辑斯蒂方程的耕地需求预测——以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3:16476-16478.
[9]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J].干旱区地理,2008,06:951-958.
[10]区域粮食安全状况测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8:159-164.
[11]邢台市耕地变化及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J].湖北农业科学,2007,01:8-11.
[12]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力预测——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230-234.
[13]河北省耕地压力动态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4:1-5.
[14]耕地保护与资源调控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7,03:307-311.
[15]浙江省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分析及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04:466-470.
[16]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03:95-98+103.
[17]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陕西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04:601-606.
[18]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784-789.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主要有:
1、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耕地流转及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动态与调控机制研究”,课题编号:40571002
2、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足迹动态仿真及驱动因素与良性调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D2012108001
3、主持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动态变化及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D20132007
4、参加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大港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保护研究”(课题号:20030339)。
5、主持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冀高教成登(36)号
6、主持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邢台市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编号:Z20052005
7、参加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海河流域水失衡的哲学剖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60818
8、主持河北省教育厅项目“邢台市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项目编号:2007028
9、参加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邢台市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101321
10、参加河北省科技厅项目“邢台市西部山区野生林木资源分布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141602
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工作,为取得更大的成绩打好基础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地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自身知识更新,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2005年到北京大学做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进行了地理专业的访问学习。学习期间,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蔡运龙教授的指导下,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耕地流转及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动态与调控机制研究(课题号:40571002)”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围绕该项目撰写论文10余篇,受到了导师和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获得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创新成果奖。
此外,她还积极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计算机应用、英语、多媒体教学等培训班;多次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的有关会议和研讨交流活动。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她的专业知识得到拓展,专业教学与科研能力明显提高,为今后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6月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节能减排与企业能源管理”继续教育证书。
五、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多年来,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学校、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近年来获得的主要奖励有:
2004年被评为邢台市师德先进个人
2004年被评为邢台市先进青年教师
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创新成果奖
2006年年终专业技术考核为优秀,并立三等功
2007年年终专业技术考核为优秀,并立三等功
2008年获优秀教学管理奖
2009年被授予邢台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称号
2014年获优秀教学管理奖
2014年获邢台学院“巾帼建功标兵”称号